北京地坛医院

健康科普

肝内胆汁淤积的药物治疗

字号: + - 14
发布时间:2018-08-22 点击量:


作者:闫杰

肝内胆汁淤积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与胆汁分泌相关的肝细胞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导致胆汁生成障碍和/或流动停滞,使正常情况下经胆汁排泌的物质积存于肝脏和血液内,而出现的以黄疸、皮肤瘙痒、碱性磷酸酶(ALP)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疾病。

对于该组疾病的治疗措施,除病因治疗外,目前尚有众多用于促进胆汁排泌、减轻胆汁淤积所致的肝细胞损害以及缓解瘙痒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考来烯胺(消胆胺)、利福平、苯巴比妥、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等。

一、熊去氧胆酸

已广泛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疗效可靠。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熊去氧胆酸是目前唯一经美国FDA批准的治疗药物。该药物对于改善PBC患者的肝内胆汁淤积症状(包括黄疸、瘙痒以及生化指标)疗效确切。但是对于长期应用UDCA能否改善PBC患者的远期预后(主要通过肝脏组织学进展、病死率、肝移植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评价)尚存争议。

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治疗中,以往应用的常规剂量UDCA (8–15mg/kg/d)无效,近年来一些小样本研究表明较大剂量 (20-30 mg/kg/d)时可能会使PSC患者肝脏生化指标明显改善,甚至还能获得肝脏组织学改善。

二、腺苷蛋氨酸

药物能显著缓解瘙痒症状。

三、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具有免疫抑制、抗炎、促进胆汁分泌等作用,对各种肝内胆汁淤积均有疗效,对瘙痒症状及血清生化指标的改善有一定作用。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病所引起的肝内胆汁淤积,可能仍是首选治疗药物。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在ICP治疗中,同安慰剂相比较,地塞米松未能缓解瘙痒症状和降低血清ALT水平,虽然可使血清胆汁酸、TBil下降但不及UDCA有效。

四、考来烯胺(消胆胺)

考来烯胺是一种阴离子交换树脂,可在小肠中同胆盐结合,从而阻断其肠肝循环,对于缓解肝内胆汁淤积所致皮肤瘙痒有一定帮助。其主要副作用有便秘、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还会影响地高辛、华法林、普萘洛尔、噻嗪类利尿剂、甲状腺素等药物的吸收。目前已有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其疗效不及UDCA。

五、利福平

利福平通过诱生肝微粒体酶、增加葡糖醛酸化而改善胆汁酸代谢。现有的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证实利福平(300-600mg/d)可显著性缓解胆汁淤积所致瘙痒。但因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达10%,且多表现为肝脏损害,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六、苯巴比妥

同利福平相似,苯巴比妥亦通过诱生肝微粒体酶而促进胆汁酸排泄。但因其镇静作用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加之已有临床研究表明其效果尚不及利福平,故而目前并不推荐该药物应用于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