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化验检查在乙肝治疗中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到了医院,医生问完病情开出一大堆单子,有的是抽血化验,有的是CT、核磁、有时是B超,有的当天能抽血化验,有的当天能够出化验结果,有的不能出。有的当天只能预约,过几天再来做检查。看个病需要往返医院好几次。在职场的请假不易,退休的要看护、接送第三代孙辈,也没空余的时间,关键是大部分人都不住在医院附近。一来一往像打仗。虽然是全民医保,看病大部分医保能够报销;但在时间上,工作,家庭生活安排上,都有冲突时,只能是小病忍着,大病也是凑合着看。
特别是一些高血压、糖尿病、病毒性乙型肝炎等慢性病。每天按时吃药,就觉得万事大吉。啥也不用操心了。像糖尿病患者,有一个五驾马车说即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健身、定期测血糖及化验、健康教育。高血压患者也有一套慢病管理贯穿于生活中。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肯定也不是吃上药,就一了百了了。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使用抗病毒药物前需要的基线化验:生化指标ALT\\AST\\胆红素、白蛋白等,病毒学指标HBV-DNA,乙肝五项,血常规、肌酸激酶、血肌酐,B超,必要时做胃镜。
通过化验血液、B超检测,医生认为有必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会开抗病毒药方。之后会在诊间约定下次就诊日期。并提前告知下次就诊目的。有的为了方便患者,提前开好下次就诊需要做的化验单,以便病人提前到抽血室排队抽血,待结果出来后直接找医生看病,最大限度地节约时间合理就医。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尤其是口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为什么要定期随访呢?
一、定期随访通过化验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尽管核苷类药物总体安全性、耐受性较好,但也有少量、罕见不良反应出现。临床上报道过阿德福韦酯可引起肾功能不全,低磷性骨病(替诺福韦也可引起),替比夫定可以起肌炎、横纹肌溶解、乳酸酸中毒(拉米夫定、恩替卡韦也可引起)。
医生在帮助病人选择抗病毒治疗前会询问相关症状,病人了解这些情况后,要学会配合,尽量避开相关药物,以免加重相关病情。
用药过程中,出现极度疲劳、肌痛,甚至酱油色尿液,立即去医院就诊。及时化验肌酐、ck、乳酸脱氢酶(肝功II)根据化验结果,给予对症治疗,调整抗病毒药物。
在门诊中有过一个男青年服用替比夫定出现酱油色尿液、横纹肌溶解病例,通过住院治疗病情治愈,调整了抗病毒药物。
有一位外地老年女性肝病患者,吃上替诺福韦后回到老家,从来没有化验过。忽然有一天骨盆疼痛难忍,到省城医院看病,医院怀疑得了骨癌,收住肿瘤科,准备手术治疗。病人一下想起自己在地坛医院吃上抗病毒药时,医生曾经嘱咐,要定期化验检查,有没有啥副作用。于是决定先到地坛医院看看病,再做下一步打算。
经过化验、B超等物理检查,发现该病人严重低磷血症。住院后给予对症治疗,病人已经康复。
定期随访,按时化验及时发现药物副作用,及早处理,以免引起进一步伤害。
二、定期随访通过化验了解有无耐药
口服抗病毒治疗后定期检测HBV-DNA及时发现原发向无应答,或病毒学突破,进而给予基因型耐药检测,以便及早挽救治疗。
三、定期随访通过化验了解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
上一篇: 妇幼健康素养30条——“五知五会”
下一篇: 儿童口臭是怎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