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艾滋病后越早治疗越好
作者:梁洪远
一、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主要经历三个时期: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1、急性感染期,感染艾滋病病毒后2周~6周会出现发热、咽喉痛、淋巴结肿大、皮疹等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两周,通常症状会缓解或消失。
2、无症状期也称为潜伏期,此期持续平均6年~8年,无明显症状,但体内含有大量病毒,具有传染性,也被称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3、艾滋病期到了最后阶段,免疫系统瘫痪,出现复杂的机会性感染或肿瘤,如果不经过积极的抗病毒治疗,生存期不超过1年。
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的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因此通常以HIV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来作为预后的判定。通常认为,CD4计数低于200以下就很容易发生机会性感染或肿瘤,比如肺孢子菌肺炎、活动性结核病、深部真菌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淋巴瘤和卡波西肉瘤等25种指征性疾病。
二、早期治疗更容易获得免疫重建
患病早期,机体免疫系统尚未出现长时间被病毒侵袭的过程,也就是说身体还有一定的免疫功能,此时启动抗病毒治疗,及时抑制病毒的快速复制,可以保存有限的免疫细胞,具有更多获得免疫重建的机会。
三、尽早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播概率
从预防疾病传播的角度看,如果早期发现,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就能以最大的程度抑制病毒复制,再加上对艾滋病客观全面的了解,采取安全的性行为等措施,可以将传播概率降到最低。
四、疾病晚期治疗面临的难题:
1、情况复杂不易控制:
艾滋病晚期患者启动抗病毒治疗,要面对很多复杂的不可控因素。如果在急性期或无症状去进行抗病毒治疗,此时机体免疫状况尚处于良好状态,只需要选择合适的抗病毒方案,配合良好的服药依从性进行治疗即可。而如果处于艾滋病晚期同时合并多种并发症,就要分两步走,先控制艾滋病相关并发症,待病情好转再启动抗病毒治疗。
2、出现药物毒性累积,药物相互作用,免疫炎症反应等问题:
通常控制机会性感染或肿瘤等需要使用大量抗生素或抗肿瘤药物,而这些药物的使用首先是增加了药物的毒副反应程度,增加胃肠道负担等。
3、免疫重建不良:
艾滋病病毒对于人体免疫功能的破坏,主要体现在对于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及功能的破坏。而HIV对于CD4细胞的破坏可以从多方面进行
(1) HIV复制导致细胞的直接溶解破坏;
(2)感染HIV后通过融合、免疫损伤、细胞凋亡的间接方式破坏CD4细胞;
(3)骨髓干细胞受损、胸腺萎缩纤维化等造成CD4细胞产生减少。艾滋病晚期患者即便经过积极抗病毒治疗,HIV-RNA控制到检测下限以下,那么由于上述因素,可能会导致在病毒得到良好抑制的情况下仍然免疫重建不良。
因而,对于HIV感染者应当倡导早诊断、早治疗。
上一篇: 冬季,小心身边的心血管疾病
下一篇: 吴焱医生医美问答:激光祛斑后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