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应对流感
(转自北京市健康教育所)
一、感觉到身体不舒服要引起足够重视,出现下列症状,不要硬扛着。
1、突然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伴畏寒、寒战;
2、头疼、头晕;
3、肌肉和关节疼痛;
4、严重身体不适如极度乏力等;
5、咽喉疼痛;
6、咳嗽(通常是干咳);
7、鼻塞、流鼻涕等症状常不明显;
8、可有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呕吐、腹泻等症状;
9、年幼的儿童、年长者以及慢性病(如肺部疾病、糖尿病、癌症、肾病或心脏病)患者容易出现肺炎等并发症使病情加重,甚至引起死亡。
二、上述症状加重时及时到医院就诊,切忌有病讳医。
出现上述流感样症状较轻时:
1、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清淡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
2、遵照医嘱按时服药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老年和儿童患者。患者病情出现以下变化时,应及时就医,注意佩戴外科口罩避免交叉感染:持续高热;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加,咳脓痰、血痰;呼吸困难或胸痛;口唇紫绀;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惊厥等;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三、症状明显时要适时隔离
1、流感患者不要带病上班上学。
2、尽量单间居住,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
3、根据具体天气情况,每天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包括病人房间,通风时,所有人要注意保暖。避免直吹对流风。
4、有条件者使用单独卫生间,使用后应立即通风,并进行清洁和消毒。无单独使用卫生间时,要保持开窗通风状态,流感患者用后,随手清洁、擦拭门把手、马桶坐垫、及其他接触的物体表面、消毒,以减少对他人造成的传染机会。
5、患者在家庭共同区域活动时需戴外科口罩;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需离家(如到医院就诊)需戴外科口罩。
6、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可复工、复课。
7、尽可能相对固定的1名非流感高危人群的家庭成员照顾、接触居家休息和隔离治疗的流感患者;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
8、要密切观察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一旦家庭成员出现继发的发热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异常症状,根据情况及时就医。
上一篇: 女士口臭怎么办?
下一篇: 冬季,小心身边的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