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 | “别怕,我们都在”
这是我第3次进入应急区工作,虽然来到地坛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已有8年,但在前辈面前依旧感觉自己是一名“小白”,沿着前辈的足迹,学着他们的模样努力成长。
讲述人:北京地坛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尹宁宁
这天晚上,从隔离病房出来走向办公室,走廊里静悄悄的,墙壁上那面党旗依然那么鲜艳,给人力量。“加油吧小白”,我暗暗给自己鼓劲儿。“操作风险大,一会我们俩进去穿刺,让小尹留在外面处理医嘱”,还没到办公室,就听到有人在讨论。“主任,李老师,大晚上的你们怎么来了?”走进办公室,看到刘景院主任和李传胜老师在电脑前边看化验结果边讨论。
“半小时前院里组织了紧急专家会诊,一位患者目前胸部CT看到大量的心包积液、胸腔积液,需要进行心包穿刺,病人情况复杂”,刘景院主任简单介绍一下情况,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
滴答滴答滴答,已经是晚间十点半了,今夜注定无眠。超声科医生也来了,他要用超声的眼睛协助我们进行安全穿刺,以将风险降到最低。刘景院主任、李传胜和超声科医生全然忘记了白天的疲惫,全副武装下到病区等待患者的到来,护士们已经准备好抢救车、穿刺包等物品。患者病情变化出现危险时,我们需要争做那黑暗中的一束光,将光亮的面积增大。
心电监护仪嘀嘀嘀不停报警,心率150次/分左右,呼吸40次/分波动,心脏超声显示心包积液严重压迫心脏,随时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刘景院主任和护士抱着他帮他摆好体位,主任的语气委婉而又充满力量:“我是这里的主任,你感到憋气是因为心脏和肺里面水太多了,我们一会儿要做两个小小的操作,别怕,我们都在。“拥抱是此时最好的感情寄托,也是力量所在。
防护服、3层手套、密闭的N95口罩、隔离面屏,穿戴成这样子站着不动,后背已经开始冒汗,更别提拿着穿刺针避开心脏、肺脏进行穿刺,每一步操作都带着极大的挑战,需要操作者有遇事不惊的心态和娴熟的手法。引流出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后,患者紧绷的面庞露出一丝微笑,说感觉很好。凌晨三点多,心电监护显示患者心率、呼吸、血压逐渐平稳,久经沙场的两位老师终于稍稍放松了一下悬着的心。
“别怕,我们都在”,2003年SARS的抗击战,我们被前辈们完好的护在羽翼之下,而如今该是我们挺身而出的时候。没有经历过雨天的晴天不是晴天,没有经历考验的人生不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