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 | 共同抗疫 我们都是“同仁”
编者按:
800多个日日夜夜,北京地坛医院的医务人员坚守在首都疫情防控一线,守护着首都人民的生命健康。新冠隔离病房里,24小时温暖和治愈的力量时刻在线。医患之间的守望相助,彼此照亮,是共同击退病魔的力量所在,更是医务人员坚守一线的信心之源!
齐心协力,共克疫情。在这段风雨同舟的日子里,地坛医院和众多医院鼎力驰援的兄弟姐妹们共同坚守在一线。今天的讲述人是来自同仁医院的护士王倩。
继2022年2月我参加北京同仁医院援助地坛医院抗疫医疗队之后,4月27日再次成为其中一员,再次成为名副其实的“大白”,曾经工作过的病区虽然熟悉,但思想上依旧重视岗前培训的各项内容。
防护服是医务人员的一道安全“护身符”。在进入病区工作之前,依旧是严格的培训,我们反复进行防护服的穿脱练习,经两次考核合格后我们终于上岗啦。
在应急区的长廊尽头墙上挂着一面鲜红的党旗,侧墙上写着“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党旗与标语鼓舞着每一位参加抗疫工作的医护人员。
来支援时,被问的最多的问题是“你们愿意来支援吗?”,答案是毋庸置疑。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疫情当下,为了人民的健康,为了首都的安全,每位医务工作者都会义无反顾投身到抗疫战斗中。在地坛医院时听到过最暖心的一句话是“我们很幸运遇到一位能干的外援老师”。在这里得到了“地坛人”的认可,作为“同仁人”我感到很“骄傲”。同样,在这里遇到了既能干又耐心的组长和搭档,我感到很幸福,3周的工作相处中,她们的严谨、专业和精益求精让我获益良多。
还记得病区里有一位8岁的小姑娘,没有家人陪伴,一开始来到病房时表现得很勇敢,但当要抽血的时候小姑娘因为怕疼吓得哇哇直哭,我耐心地安抚小姑娘的情绪,她终于勉强同意了,我一边跟她聊天转移她的注意力,一边仔细地寻找显露血管,在针扎进去的一瞬间小姑娘停止了哭泣,她的表情似乎在告诉我,抽血也没那么疼,但其实抽血前我心里也在打鼓,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给儿童抽血。在这之后值班时会特意和小姑娘聊几句,帮她烧热水并提醒她喝水,同事们也会把零食和酸奶悄悄地放在小姑娘的床头柜上,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她放松情绪。
凌晨,平车送来一位86岁高龄卧床的老爷爷,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问爷爷问题也回答不上来,偶尔说几个字,却因为带着口音也无法分辨,工作起来有一些难度。但是我作为老年专科护士,在病房见过很多这样的失能老人。我熟练地给爷爷清洗擦拭,换上干净的病服,在老人耳边一字一句询问病史,尽可能多的获得更多的患者信息完善治疗,身穿防护服的我虽然有些笨重,但仍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护理工作,处理完相应医嘱,爷爷已经睡着打起了呼噜。
疫情无情人有情,隔离病毒不隔离爱。虽然不知道口罩后面你我的模样,但是无论在白天还是夜晚,抗疫医疗队的“大白”们都奋斗在各自的隔离病区,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同时,也带去了温暖和支持。每次外出支援,院领导以及科室领导也都会叮嘱我们注意防护、注意安全!
我坚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坚定信心,胜利的曙光一定会照耀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