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多个日日夜夜,北京地坛医院的医务人员坚守在首都疫情防控一线,守护着首都人民的生命健康。新冠隔离病房里,24小时温暖和治愈的力量时刻在线。医患之间的守望相助,彼此照亮,是共同击退病魔的力量所在,更是医务人员坚守一线的信心之源!这篇文章的讲述人是北京地坛医院麻醉科的青年医师张爱。作为一名青年医务工作者,她在应急区的工作中感受着医者责任,践行着青年一代的使命与担当。
“明天进入应急区工作,有困难吗?”“好的老师,没问题!”4月28日,这是我第二次进入新冠应急区工作,北京此轮疫情来势汹汹,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义不容辞。较之以往,此次的工作节奏更加紧张。在患者还未转运至我们医院之前,我们需要先打电话询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每每拨通患者的电话,对面传来的都是焦虑的询问:“大夫,我这个病严重吗?好治疗吗?我多久才能回家呀?”面对种种问题,我们都会耐心地一一进行解答,安抚患者的焦虑情绪。古人云: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作为一名青年医生,在工作中,我时刻体会到,我们不仅要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本领,也应培养和修炼从医的品德。这次疫情中,医院也收治了确诊的孕产妇。因为产期将至,在孕产妇刚入院时,便得到高度重视,迅速组建专业的医疗团队,做好相关的预案工作,确保妈妈与宝宝的生命安全。作为一名麻醉医生,我们要实时关注孕妈妈的状态,哪怕产妇为顺产不需要麻醉团队,我们也会在一旁随时待命。团队成员会提前几天开始准备,大家一起讨论方案及新生儿的转运路线,以确保万无一失。麻醉科及手术室的老师们也会提前准备好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麻醉物品药品,以及麻醉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还记得5月1日凌晨4点,团队成员接到了一位产妇即将临盆的消息,我们提前备在一旁,大家的心情激动又紧张。凌晨5点15,在重重防护措施下,手术室里终于传来了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虽然最后我们并没有“上场”,但那一刻澎湃的心情和新生命带来的重重喜悦,却在记忆里难以忘怀。如今,我已结束这次的应急任务。回望这段经历,是我刚刚开启的职业生涯的一次升华,更是对我人生的一次洗礼,它让我对医者责任有了更深的体会,也更懂得了作为青年一代的使命和担当。现在,我也时刻待命,准备着再度进入一线作战。“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风雨兼程,勇敢前行,我坚信疫情终将过去,我们必将迎来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