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级急救!男子突发急性会厌炎 多学科协作筑牢生命防线
在急诊工作中,有些看似平常的症状往往暗藏致命风险。近日,北京地坛医院急诊团队接诊了一位因"服药后喉咙痛"就诊的患者,病情在短时间内急转直下。医护人员凭借多年经验,快速判断,确诊为凶险的急性会厌炎。
药物干预期间,病情突变骤至。患者突然剧烈呛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同步出现凹陷,形成典型的 "三凹征"。正在抢救室巡视的主诊医师刘京鹤凭借 20 年急诊经验立即做出准确判断:4 度喉梗阻!此刻的抢救室宛如战时指挥所,空气里弥漫着肾上腺素的紧张气息。"准备气管切开包!转入复苏室!" 指令划破凝滞的空气,一场争分夺秒的生命保卫战正式升级。 急诊护理团队在大组长带领下,从各个岗位迅速向复苏室集结。备用的气管切开包在 15 秒内到位,吸痰装置同步启动,耳鼻喉科的专家迅速到位,重症医学科的团队严阵以待。当刘雨薇医生向家属简明交代病情风险时,重症医学科主任刘景院已穿戴好无菌装备,在床旁操作台搭建起临时手术区。手术灯的冷光映照着医者专注的眼眸,柳叶刀划过皮肤、分离肌群、暴露声门、置入套管 —— 整套动作在 90 秒内一气呵成,当带有螺纹管的金属套管顺利接通呼吸机,监护仪上的血氧曲线终于扬起生命的弧线! 这场历时90分钟的生命保卫战,是北京地坛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体系的缩影。从急诊快速识别、多学科无缝衔接,到床旁紧急气道建立,每个环节都彰显着标准化急救流程的力量。当患者转入 ICU 时,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才发现后背的手术服已被冷汗浸透,但彼此眼中闪烁的,是使命达成的坚定光芒! 在急诊医学的战场上,从来没有单打独斗的英雄。当急诊科的快速反应、耳鼻喉科的精准操作、重症医学科的后续保障形成诊疗闭环,护理团队的默契配合成为生命支持的重要纽带,这场多学科协作的生命交响曲,奏响的正是现代急诊医学的核心旋律 —— 以分秒为刻度,以专业为铠甲,在永不停歇的生死竞速中,践行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的医者誓言。
上一篇: 24小时结石急救通道不停歇!市民奔赴数十公里紧急解痛
下一篇: 北京地坛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开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