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健康社交距离有效预防传染病
作者:池频频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素来称为“礼仪之邦”!对一个国家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推广健康礼仪,提升健康素养,减少疾病传播,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一、见面拱手不握手
握手礼是现代世界各国的通用见面礼仪,最早源于中世纪的西方,见面的双方用裸露的手相互触碰,以示坦诚相待、相互尊重,而,中国古人的见面礼仪却是拱手礼,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敬意。抛开文化修养等因素,单从手卫生的角度来看,拱手礼比握手礼更健康。手部尤其手掌汗腺最为发达,一双未清洗的手上,含有80万个病原体,一克指甲垢里隐藏有38亿个病原体,是新冠肺炎、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人们在握手之前,往往来不及用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因此,采用拱手礼,既体现了中华传统礼仪,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双方的肢体接触,护自己、护他人,一举两得。
二、适宜距离更健康
人们在社交过程中,一般都会为自己保留足够掌控的社交距离,这个距离因关系的亲密程度而不同,有些人为了表示亲近,会刻意拉进与他人的距离。我们在聊天过程中,病原体也会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或飞沫排出体外,在没有喷嚏等外力的作用下,飞沫传播的距离不会超过1米,因此,我们在社交过程中,再亲近的朋友也要保持1米的距离,护自己、护他人!
三、肘臂掩鼻不用手
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是我们从小必须接受的文明礼仪教育,但,用什么掩口鼻却是五花八门的。用纸巾掩住口鼻相对科学和规范,但实践证明,喷嚏往往是没有提前预警的,就算提前备有纸巾,也来不及掏出来使用,所以,手就成了掩住口鼻最常用的武器。健康成年人一个喷嚏中约含有30万个微生物,其中包括细菌和病毒等,而感冒时,病菌数量还会增长数倍。打喷嚏时,肌肉瞬间收缩,上万微生物以时速161公里的速度喷出,可在几分钟内扩散至一个小房间,如果用手直接遮掩口鼻,又不能立即洗手,那么双手就会变成病原体传播媒介,因此,用手肘弯曲部位遮掩口鼻是最好的办法!手肘弯曲部位是与外界接触最少的部位,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手卫生,既能痛快地打喷嚏,也能掩住口鼻,护自己、护他人!
四、吐痰用纸处理好
痰是人体呼吸道的分泌物,里面含大量的病原体,粗略估计,一口痰至少有50000个病原体,如果直接把痰排到自然环境中,有些病原体,例如结核杆菌能长期生存,变成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因此,妥善处理好排出的痰液非常重要,这也是重要的健康礼仪。身边带有纸巾的,要把痰吐在纸巾里包起来,扔入垃圾桶,没有随身携带纸巾的,应该吐入痰盂中,便于集中清理消毒,切不可让痰放飞自我!
五、适时佩戴口罩
呼吸道传染病不仅仅只有新冠肺炎,普通感冒、流感、麻疹、水痘等传染病都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而口罩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冬春季节,我们在人流密集的密闭场所,如地铁站、商场、医院等应该主动佩戴口罩,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对于那些已经患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更应该主动佩戴口罩,一方面是主动保护,即患者本身的机体免疫力下降,佩戴口罩可以避免被别的病原体感染,另一方面是反向保护,口罩可以阻挡病原体排入空气中,保护身边的人。我们在选择口罩的时候,不能贪图便宜和美观,要选择具有防护作用的一次性医用口罩。
社交礼仪体现的是我们的文化修养,而健康礼仪是我们健康素养的体现,人人学健康礼仪、守健康礼仪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延伸与发展!
上一篇: 施行分餐制把住病从口入关
下一篇: 【一图读懂】家庭健康母亲守护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