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样芽胞杆菌是怎样引起食物中毒的?
作者:蔡晧东
每年4月1日到10月31日是肠道门诊繁忙的时段。每年夏季伊始都会反复强调预防肠道疾病感染,强调食品安全,严防病从口入。减少食物中毒,杜绝不必要的伤害。
一提起肠道疾病,大家就会认为是拉稀、肚子疼,而往往忽略了食物中毒。食物中毒为什么在夏季发生频率高于冬季呢?因为夏季气候炎热,细菌、病毒寄生于食物,引起食物变质,人吃后引起食物中毒;夏季水果、蔬菜品种繁多、天长夜短,娱乐活动、餐饮旅游业活跃;另外由于夏季炎热,人体汗液蒸发较多,消化液、胃酸分泌减少,对进入体内的细菌病毒杀灭能力降低。
食物中毒除了发生在野外、或者家庭食用了长了芽变绿的土豆、没做熟的豆角,还容易发生在学校、单位食堂等就餐人数较多的地方。其中有一种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就容易发生在就餐人数较多处。
蜡样芽胞杆菌是从原材料或患者呕吐物中检测出来的。
蜡样芽胞杆菌是一种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形状像蜡一样的革兰染色阳性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细菌,与臭名昭著的炭疽杆菌是“同族兄弟”。由于这类细菌在生长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会产生一种被称为“芽孢”的“外壳”,把自己保护起来,避免死亡。因此,蜡样芽胞杆菌比其他细菌更耐热,常常在加热的条件下也不至于死亡。
近年来,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逐渐增多。除了引起食物中毒外,蜡样芽胞杆菌还可以引起呼吸道感染、败血症、眼部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皮肤感染等许多肠道外器官感染性疾病,也是近来来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蜡样芽胞杆菌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会“放毒”,它释放的毒素在医学上被称为“外毒素”。蜡样芽胞杆菌可释放许多毒素,其中两种毒素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一种毒素被称为“肠毒素”,它会像霍乱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释放的肠毒素一样,对肠道细胞产生毒性,导致病人腹泻。但肠毒素不耐热,在加热到45℃30分钟或56℃5分钟的情况下,毒素则会被破坏,失去了毒性。
另一种毒素被称为“呕吐毒素”,是引起病人剧烈呕吐的主要原因。这种“呕吐毒素”非常厉害。它不仅可以刺激胃肠道神经,导致呕吐,还可以破坏肝细胞线粒体,导致肝细胞中毒。最厉害的是这种毒性不怕高温,在加热126℃90分钟的情况下,毒素都不会被破坏,照样发挥它的毒性。所以,含有毒素的食品即使高温加热仍可以引起人类中毒。
蜡样芽胞杆菌释放何种毒素与细菌的类型和生长环境有关。有研究证实,血清1型蜡样芽胞杆菌容易释放呕吐毒素;在米饭等淀粉类食物中,蜡样芽胞杆菌容易产生呕吐毒素,而在肉类等其他食品中,呕吐毒素产生较少,而肠毒素增多。蜡样芽胞杆菌产生呕吐毒素还与外界温度有关,在20~37℃的环境中,毒素的产量最高。
蜡样芽胞杆菌“放毒”还特别隐蔽,含有毒素的食品大多无腐败、变质现象,进食时通常不易不人们察觉。因此,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更要引起人们的警惕。
上一篇: 《首都市民卫生健康公约》如何做到合理膳食
下一篇: 如何预防夏季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