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坛医院

健康科普

预防癌症从生活细节做起

字号: + - 14
发布时间:2022-05-23 点击量:

作者:吴淑云

文章的题目是和一位同事聊天时想起的。源于上午看了两位因体检发现患了乳癌的两位女士。

大多数人每年都会做一次健康体检。不幸的是都会从上一年健康的人群中筛查出患病个体。即自我感觉没有任何症状、不适;通过化验血,影像超声等物理手段,发现化验指标异常,医学影像改变。在进一步核查,确诊某种疾病,进一步治疗。十年前经过体检筛查出四十岁左右男性患了高血压病,女性得了糖尿病。及时用药,饮食调理、适量运动、定期复查、定期接受疾病的健康教育,调整好心理状况,带着慢性病健康地生活。

由于化工企业、汽车尾气等造成的空气污染、果蔬肉类化肥、农药、激素、抗生素的乱用,以及试剂灵敏度的提高,仪器、设备分辨率的提高对潜伏在机体器官内部芝麻粒大小的赘生物都能够及时发现。有的化验指标正常,身体、精神状况极好的,影像学出现模糊肿物。经完善检查,明确了诊断。

某单位去年的职工体检筛查出三个肺癌、三个乳腺癌。其中两个乳癌患者年龄都是四十出头,肺癌患者最小的才二十出头。平时身体健康、精神饱满,人际关系和谐,没人有任何不良嗜好,生活规律。二人经超声提示均是左乳出现肿块,即刻穿刺做病理。病理报告均为恶性肿瘤,两人在不同医院同一天分别做了保乳剔除,切乳手术。三周后住院同时接受化疗。三周一次,需要五十二周。两位肺癌患者也先后做了切除手术,一位不需要化疗,一位要化疗。

去肿瘤科看望两位乳癌化疗者,又听说还有另一位小同事也在肿瘤科化疗。这位小同事,本身是个大夫。现在才三十出头,工作没几年就查出鼻咽癌晚期。

以前看电影,英雄模范人物得了肝癌,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落下来,用圆珠笔顶住肝区,减轻疼痛。得了胃癌,疼得面目抽搐。现在肿瘤的症状体征均不突出。上面的小大夫,最初的症状只是牙痛,脸部稍有麻木。一查就发现是鼻咽癌晚期,即刻做了手术。据说现在全身转移,在化疗。

小大夫家在郊区农村,赶上独生子女一代,父母呕心沥血供养了廿年,刚刚自立,就得绝症,感于此,每个人心情都很沉重。

现在的癌肿发病越来越年轻化,二十出头的女孩子查出肺癌,不到三十的女子得了胃癌晚期,对着书本上的高危因素,他们一条也不沾。

作为一个健康科普工作者,提醒民众预防癌症从哪里着眼呢?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合理膳食、平稳心态、戒烟限酒。似乎都是老生常谈。同事说出最易忽略的细节,就是关于点外卖的包装问题。

一些明星手里经常握着一杯热咖啡,既帅气又接地气。上班族早上几乎匆匆忙忙在早点摊买好热豆浆、热奶茶、热包子、(肉夹馍、热狗等),边走边吃。

热饮用纸杯,冷饮用塑料杯。几乎是个不成文的规矩。纸杯上面盖的是塑料盖。装热包子的几乎是塑料袋。还有点外卖的麻辣烫、盖浇饭等包装盒。

常用的塑料,聚苯乙烯(PS),因具有优良的绝热、绝缘和透明性常作为热饮杯及杯盖、餐盒及餐盒盖的材质使用,但这种物质不耐高温。聚苯乙烯的热变形温度为70℃-100℃,在受热情况下可能会加速分解出有毒的聚合物单体,进而迁移到食品中,危害人体健康。

“1号” PET。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都是用这种材质做成的,耐热至70℃,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出。

“2号” HDPE(高密度聚乙烯)。常见于药瓶、清洁用品、沐浴产品,不适合用作水杯等。

“3号” PVC(聚氯乙烯)。易产生两种有毒有害物质,已较少用于包装食品。最好不要购买、使用。

“4号” LDPE(低密度聚乙烯)。保鲜膜、塑料膜等都是这种材质,耐热性不强,超过110℃会出现热熔现象,会留下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

“5号” PP(聚丙烯)。微波炉餐盒采用这种材质制成,耐130℃高温,是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

“6号” PS(聚苯乙烯)。又耐热又抗寒,用于制造碗装泡面盒、发泡快餐盒,热变形温度为70℃-100℃,温度过高可能会析出化学物质。

“7号” PC及其他类。被大量使用的一种材料,多用于制造水壶、水杯、奶瓶等,因含有双酚A而备受争议。

营养专家一句名言说得好:没有不好的食品,只有不正确的吃法。食品包装也一样。科学合理地使用,规避因此引起的风险。如6号塑料别装开水,别用微波炉加热。

由于工作压力大,时间紧张,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做饭。稍微有点时间的到外面餐馆吃一顿,时间不够的只能点外卖凑乎。媒体曾经多次曝光过外卖场所的卫生、包装问题。所以,各位经常叫外卖的朋友,时间真的就像海绵里的水。自己动手做饭,本身就是一种休息、调节。同时规避了一种可能引起癌症的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