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订婚、二胎妈妈——90后姐妹花的故事
樊丽文、王雪静两位年轻可爱的姑娘,是北京积水潭医院ICU呼吸监护室的护士,她们都是90后,本次疫情共同来支援地坛医院ICU工作,目前已是到地坛医院的第四周了。
推迟订婚 ,做通爱人工作,报名支援一线 王雪静,1992年出生,北京密云人,已经参加工作6年了。3月初是王雪静和爱人订婚仪式的时间,春节前早都已经筹备好,订好了酒店,通知了双方的亲戚朋友。一场突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的计划。王雪静所在的积水潭医院要挑选医护人员支援武汉和北京地坛医院,她报了名。但爱人不同意,不想让她冒生命危险,毕竟他们的爱情正浓。爱一个人最终也要支持她的工作、支持她的决定,“我的专业就是护理,谁让咱们学的就是这个呢”爱人经不住王雪静的劝说解释,最终同意了,不太情愿地松口道,“你还是去支援吧”。 父母的支持让她安心 “爸,我刚接到通知要到地坛医院去支援。”王雪静第一时间接到支援地坛的通知后,给父母打了电话。 “需要你就去吧,保护好自己就行了,别紧张”,电话里的父母很支持。听到父母的反映,她的压力没有那么大了。 “呜呜、嘤嘤”有一天下夜班睡觉的王雪静被家里的异常声音吵醒了,仔细一听,原来是妈妈在跟爸爸小声说话,“不想让她去一线工作,太危险。” “你别哭了,别让孩子听见,听见她该有压力了”这时候王雪静才知道原来吵醒她的声音是妈妈低声的抽泣声,妈妈整整哭了一下午。后来在爸爸的劝说下,才止住了眼泪。父母的担心埋在心里。 刚开始进病房,满脸起疹子 自2月18日(周二)来到北京地坛医院,转眼已是第四周。刚开始进ICU穿防护服,戴护目镜和N95口罩,每日坚持4小时的她脸部严重过敏,满脸都是疹子,很痒,特别想挠。后来随着皮肤的适应和工作节奏的调整,她的过敏现象终于消除了。 来到地坛很有安全感 “来到地坛很有安全感,毕竟是传染病医院,防护很到位。” “我护理的病人人也都很好,有个病人我一进病房跟他打招呼,他就跟我打招呼,说今天是你的班啊。”放松了心态的王雪静也经常跟她护理的病人聊聊天。 “谢谢”,她护理的这位病人经常说的就是这两个字。 “别那么客气,不用感谢。” “必须得谢谢你们,得听你们的话。” “你好好听大夫的话就行。” “大夫的话和你们的话都得听。” “我就住在这附近,等我病好了,必须要请你们吃饭。” 王雪静和ICU的护士们经常跟这位病人聊聊天,病人也开朗了很多。良好的医患关系,也让她工作起来忘记了疲惫。 未能支援武汉,有点遗憾 樊丽文,90年出生,北京延庆人,参加工作7年了,年轻的她还有两个可爱的宝宝,大宝三岁半,二宝一岁半,来到地坛,她的两个孩子交由妈妈和婆婆照顾。 “觉得不去武汉会遗憾”。疫情初始的时候,她第一时间报名,积极要求参加武汉支援。医院支援武汉的名单确定了,她很高兴名单里有她。 她的一位同事因为下夜班睡着了错过了通知名单的第一时间,当得知樊丽文要去武汉时,立即给护士长打电话,“樊丽文有两个孩子,孩子还小,不能让这么小的孩子离开妈,我替她去。” 后来医院再三考虑,毅然换人参加武汉支援。虽然感激同事的体贴,但樊丽文心里还是有点遗憾。 错过武汉,来到地坛 夜里12点多樊丽文接到积水潭医院通知,第二天要到地坛支援。原来支援地坛医院的一位同事身体不舒服,临时换成了她。早上6点到积水潭医院报到,与同事王雪静一起乘车到地坛医院支援ICU工作。 本来睡眠就不好的樊丽文,上夜班的作息习惯更是让她睡不好觉。“但这是我的工作,要自己慢慢克服。” 由于是接触病人的一线工作人员,按照防控的要求,这些医务人员一直住在医院附近的酒店。樊丽文自来到地坛之后也一直住在酒店未能回家。刚到地坛的时候想念孩子,每天与俩宝视频。由于孩子在视频后想妈妈,总是哭闹,后来爱人不让樊丽文与孩子们视频。妈妈总是有无限潜能,为了孩子,忍住思念。 能支援地坛很欣慰 “刚进病房也害怕,但一工作起来就没事了,不害怕了。但地坛医院的工作人员确实很辛苦,这次的疫情包括前期的鼠疫疫情,有的老师已经三个月没回家了。我来地坛能让她们轻松点,也挺欣慰的。” 为了战“疫”胜利,各行各业都在努力 “其实酒店门口的保安也很辛苦,每次下夜班他们都在,登记,测体温,也很不容易一。特别是有的时候天很冷,刮着大风,他们依然在室外坚守自己的岗位,很感动。”樊丽文由衷感慨。 原本就是同事的两个姐妹花因为支援地坛共住酒店一个房间,虽然因为防控要求不能外出散步,但在俩人一起相互关心、相互打气,共战时疫的经历让她们的姐妹情更深意更浓。
感谢你们的家人, 感谢所有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的人们! s
下一篇: 给地坛医院新冠一科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