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坛医院:用“速度”践行责任 以“温度”传递真情
4月22日,北京新一轮本土疫情来势汹汹。短短数日,猛增的确诊患者使得北京地坛医院西侧应急区内的8个病区全部收满,医院按照应急预案有序开设病房楼病区、调配人员,一场与病毒“抢人”的生命保卫战再一次在北京地坛医院打响。
与奥密克戎全力竞速
从4月22日起,北京本土确诊患者的数字不断攀升,首都这轮疫情确诊病例总数已超过2020年新发地聚集性疫情病例总数。近日,新增病例连续多日在50例上下波动。
面对突如其来的“入院潮”,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卫生健康委、市医管中心的指导下,医院党委坚决落实各项疫情防控部署,院领导靠前指挥,高位部署统筹。两年多一直坚守首都疫情防控一线的北京地坛医院忙而有序,全员奋战、彻夜不休、以快制快与奥密克戎全力竞速,投入到紧张的医疗救治工作中。
4月21日,当时医院应急区有3个病区在收治患者,随着收治患者几天内数量激增,按照“床等人”的原则,医院根据疫情的变化和患者收治情况有序开设病区。4月28日,西侧应急区内的8个病区全部收满,医院又按照应急预案紧急开设了住院楼病区,从4月22日至5月5日7时,医院收治本轮本土病例已达401例。
在阵阵急促的战斗号角中,医院火速调配更多的医护人员力量参与到新一轮医疗救治任务中来。院党委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及时调整应急区临时党组织设置,目前设 1个临时党总支、8个临时党支部,让党旗在首都抗击疫情的一线高高飘扬;副院长陈效友再次进入应急区,带领医务、护理、院感、后勤等行政专班人员加强应急区医疗救治和管理力量;科主任、护士长等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中层干部按人员调配方案一批批进入应急区,以身作则奋战。陈志海主任、刘景院主任作为身经百战的“老将”在一线救治中起到了“定盘星”的作用,侯艺鑫、常宇飞作为年轻的中层干部主动请缨;孟培培、杨莉、张磊、陈永福、张亦谨、董凯华、孙芳俐等医生接到任务后,没有任何犹豫,连续进入一线工作,张清、袁鹏飞等入职不久的青年医生也没有退缩;检验科、放射科、超声诊断科等部门医务人员都是连续作战,一直坚守;医院护理团队表现出了强大的执行力,从护士长到普通护士,每个人表现出了顽强的作风。护理团队中,最多有从去年开始已经10次进入一线工作的护士,许多人刚刚结束上一轮工作,便又紧急接到任务,再度进入一线。护理部副主任文静、赵海芹、赵晓芳、陈新征、孙颖娜、王宏宇、郭颖、孙丽霞等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在一线默默地付出,无愧于“白衣战士”之名。“每次接到任务,护士姐妹兄弟们,没有任何人有迟疑。”欣慰、骄傲、感动,这是护理团队带给张志云主任最深刻的感受;在应急区,后勤保障团队负责的工作繁杂却不可或缺,他们身穿防护服进行保洁、污水处理、标本运送、综合维修,与医护人员一起冲在一线,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都是勇敢的战士;4月27日,在市医管中心的统一调配下,各兄弟医院也及时选派43名医务人员前来支援。
“记不得几次进应急一线了”,全体医护人员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吃苦”的地坛精神,面对疫情展现了高度的大局意识、担当意识、团队意识。
速度与温度同振
一切为了患者!与病毒竞速的背后,更有守护生命的温度同行。赵晓芳护士长负责应急1、2病区,为了丰富儿童患者在病房里的生活,放松、舒缓他们紧张的情绪,医护人员事先“备课”,了解孩子们各自的兴趣爱好,为孩子准备了画纸等用具。“没错,咱们命名的第一个病毒阿尔法就取自希腊字母的首字母,你说的欧米伽是希腊字母的最后一个字母……”陈志海主任还来到病房为大家上了一堂别样的科普微课堂。除此之外,护士阿姨还教授孩子们七步洗手法,培养他们更加健康卫生的习惯。
另一个病区里则在悄悄酝酿着一个惊喜。
4月30日中午,孙颖娜护士长端着蛋糕,小点心、长寿面,拿着贺卡出现在小宇(化名)面前,“宝贝儿,13岁生日快乐!”正低着头学习的男生惊讶起身,从护士长手里接过这份惊喜,神色讶然又激动,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这份惊喜饱含了医护人员的祝福,贺卡的祝福语由护理部张志云主任写就、护理部副主任文静提前订了蛋糕、赵晓芳护士长则联系食堂准备长寿面和小点心。说话间,隔离窗外,陈志海主任、文静副主任、赵晓芳护士长正隔窗挥手,向他献上生日祝福。
北京地坛医院医护人员已经在首都抗击疫情的主战场上坚守两年多了,不变的是守护如初的奉献与温度,变化的是不断与病毒赛跑的速度。速度与温度并行,真情与感动同在。面对疫情,医护人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用实际行动弘扬着伟大抗疫精神。
上一篇: 五一假期,北京地坛医院顺义院区完成核酸采集支援任务
下一篇: 北京地坛医院新冠隔离病房喜提“小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