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坛医院

健康科普

肝纤维化患者的日常饮食管理

字号: + - 14
发布时间:2021-02-19 点击量:


作者:吴淑云

一、什么是肝纤维化?

肝脏受到损伤后会形成瘢痕,在医学上称为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因为受到致病因子的损伤引起肝功能长期反复的异常、胶原蛋白等在肝脏沉积而形成的。

它是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因素,也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阶段。

二、肝纤维化严重吗?

肝纤维化只是一个症状或一个病理过程。它大多依托于其他肝病而存在,肝纤维化可以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的产生,且肝纤维化会使肝组织结构破坏,使肝内血管受压扭曲等情况的出现,从而造成门静脉系统血管阻力增大,形成静脉高压、导致脾肿大、腹腔积液生成和胃底食管静脉曲张,上消化道曲张、破裂出血等危险发生;

既然肝纤维化危害大,那应该怎么办?除了积极治疗外,也可以通过饮食调理达到延缓和减轻的目的。

三、怎么吃才能缓解肝纤维化?

引起肝纤维化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根据调查,一百个肝纤维化患者中大概有10-20个患者长期患有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乙肝和丙肝。通常从肝炎发展到肝硬化需要大约20年以上,而那些肝炎伴有酗酒的患者则会发展得更快一些,所以一定要戒酒!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缓解肝纤维化,日常餐饮尽量做到:

1、限制膳食中的盐

(1)有水肿或轻度腹水的肝友做到低盐饮食,每日摄入的盐量不超过3克,严重水肿时要用无盐饮食,钠应限制在500毫克左右。不要吃含钠较多的食物,例如蒸馒头时不要用碱,可改用鲜酵母发面,或吃无盐面包。

(2)少食或者不食咸菜腌菜,并注意烹饪方式,待菜炒熟后再放调味品,每日进水量控制在1000毫升~1500毫升。

2、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直接参与肝脏代谢,促进肝糖原形成。增加体内维生素C浓度,可以保护肝细胞抵抗力及促进肝细胞再生。

腹水中维生素C的浓度与血液中含量相等,出现腹水后要补充大量维生素C,吃水果时应削皮或者榨汁饮用。

3、补充充足的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充足能使体内充分储备肝糖原,防治毒素对肝细胞损害,每天淀粉类食物保持在350~450克。

4、合理食用含蛋白质的食物

肝脏是蛋白的合成场所,每天由肝脏合成蛋白11~14克,当肝纤维化时,肝脏就无法很好合成蛋白质,这时合理摄入蛋白质,是为了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可以选择含有多种来源的蛋白质食物,如动物蛋白:奶类、肉类、鱼类;植物蛋白:豆类、核果类等。

5、多吃含锌、镁丰富的食物

肝纤维化的病人普遍血锌水平较低,尿锌排出量增加,肝细胞内含锌量也降低,当饮酒时,血锌量会继续降低,应严禁饮酒,适当食用瘦猪肉、牛肉、蛋类、鱼类等含锌量较多的食物。为了防止镁离子的缺乏,如多食用绿叶蔬菜、豌豆、乳制品和?类等?物。

6、保证摄入适量的脂肪

有的病人患肝纤维化后,害怕吃脂肪,其实脂肪不宜限制过严。因肝硬化时胰腺功能不全,胆汁分泌减少,淋巴管或肝门充血等原因,有近半数的肝硬化患者出现脂肪痢,对脂肪吸收不良。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控制脂肪量。若为胆汁性肝硬化采用低脂肪、低胆固醇膳食。但如果患者没有上述症状时,并能适应食物中的脂肪,为了增加热量,脂肪不易限制过严。

做好日常饮食管理基础上肝友尽量保持心情舒畅,怒伤肝,不良的情绪容易加重肝脏的负担。还要定期就医,定期检查了解纤维化进程,根据化验结果超声检查报告及时调整用药,争取有效缓解甚至逆转肝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