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后的家庭室内康复训练方式
作者:吴淑云
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十分重要,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减轻残疾程度,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脊髓损伤的患者由于损伤后的神经平面不同,肢体残留功能也不尽相同,各损伤神经平面患者需要不同康复方案。方案中介绍均以最严重的各平面ASIA A级患者为基础,ASIA B级患者的康复治疗基本同ASIA A级患者,其余ASIA级别患者可以AISA A级为基础,根据自身的功能障碍适当选取部分康复内容。
1、呼吸功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是保障患者生存的重要训练,该训练以腹式呼吸训练为主,吸气时鼓起肚子,呼气时腹部下凹,吸气呼气时间比为1:3,如有必要可在肚子上使用沙袋等施加阻力。此外,吹蜡烛、平时大声说话或唱歌,亦有助于呼吸功能训练。腹式呼吸训练每日进行3至5次,每次5至15分钟,略气喘为练习的正常反应,但如有严重喘憋感或其它不适,及时停止练习并且就医咨询。
2、肌力训练:运用哑铃、弹力带、拉力计等简单器械进行未完全瘫痪的肌肉力量的增强,每天3至5次,每次3组,每组间休息2至3分钟,每组10个,每个运动抗阻力或肢体自身重力6至10秒,每个之间间隔2-3秒。
3、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分为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和主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当患者任何关节运动无法主动完成其全范围关节活动时,均应进行全范围的被动关节活动,以维持其关节活动范围;一旦能够主动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则可停止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鼓励患者自主完成练习。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每日进行3-5次,每次10下,每下通过6至10秒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并在末端停留2至3秒。
4、肌肉牵伸训练:肌肉牵伸主要进行腘绳肌、内收肌及跟腱牵拉,目的是使患者能伸直膝关节,使髋关节屈曲能达90度。牵伸内收肌是为了避免患者内收肌痉挛造成的会阴部清洁困难。牵伸训练是整个康复治疗中始终必须进行的项目。牵拉时维持6~10秒钟,每组15个,每次20分钟,每天2次。
5、坐位平衡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取床上坐位,其坐姿分为长坐位(双腿伸直坐床上)和短坐位,长坐位时要求髋关节屈曲超过90°,膝关节完全伸直,躯干应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练习倾倒和旋转平衡。实现长坐才能进行床上转移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如穿裤子、袜子、鞋等。每次20分钟,每天2次。
6、站位平衡训练:站位平衡训练是步行训练的基础,站立稳定性训练时患者仅需要维持稳定的站立姿态即可,其训练从静站至患者自身在双下肢不动的情况下可由上肢做出多种动作如摸自己身体、抛接球等动作或身体向前、后、左、右倾斜、旋转等的自动态站立,再到由他人或物体对患者施加外力如从旁突然推动患者身体情况下的他动态平衡。站位平衡训练每次20分钟,每日2次。训练时务必防止跌倒。
7、体位转移训练:包括从卧位到坐、床上或垫上横向和纵向移动、床到轮椅、轮椅到床、轮椅的使用等。颈部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由于其下肢功能完全丧失,一般都需要借助滑板。利用滑板进行转移训练的方法是:患者轮椅与床成45度角,患者侧坐于滑板的轮椅侧,然后抬臀扭转臀部离开轮椅坐垫,移向床方。最后身体重量压在双上肢上,完成移动。在床上完成一些如翻身、坐起、垫上移动等,但需要借助吊环、床栏的帮助。胸、腰、骶脊髓完全性损伤的患者由于其上肢功能保留较好,可直接使用上肢或其他保留肢体功能完成转移和轮椅操作。鼓励患者每日多进行与其日常生活活动所需的体位转移,将体位转移训练融入日常生活。
上一篇: 鼻窦炎术后的家庭调理
下一篇: 有效缓解焦虑的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