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坛医院

工作动态

吴文明:两度援疆为生命站岗

字号: + - 14
发布时间:2022-01-06 点击量:
1月5日下午,一架从新疆飞往北京的客机缓缓降落在大兴机场上空。北京地坛医院骨科医生吴文明完成第二次援疆任务,回到首都北京这片熟悉的热土。


2021年1月16日,吴文明结束一年的援疆任务返京,回到医院后,他主动要求来到新冠应急隔离区支援。4月3日,他又一次返疆,再次到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开展支援工作。近两年暂别家人和同事,见到前来接他“回家”的党委书记陈航、院长金荣华、党委副书记贾王彦以及科室、党支部的同事,吴文明心情有些许激动,“两度援疆路,一生援疆情。现在,我已圆满完成组织交给我的任务,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这不是援疆工作的终点,而是新征程的开始。”


“用技术去带动口碑,服务好每一位患者”


2021年10月初,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住进来了一位60多岁的老年女性患者帕提古丽(化名)。3、4年前,她曾经做过一次左膝关节置换手术,随着年龄渐长,这次右边膝盖又出现了问题。她听闻北京来了擅长这方面手术的专家,特地赶过来治疗。


吴文明仔细分析了患者的病情和术中风险,几天后,他作为主刀医生,带领关节外科团队顺利地完成了这台手术。因为有过一次手术的经验,帕提古丽的治疗态度非常积极。“术后康复时,基本不用怎么叮嘱交代,患者就能很好地完成弯腿等康复锻炼,所以恢复得也很快,术后3天就可以下床走路了。”

最重要的是,帕提古丽积极乐观的治疗情绪和良好的康复效果感染了邻床的一位大爷。大爷和帕提古丽阿姨前后脚住进医院,年轻时膝关节受伤骨折过,因久病不治才导致现在演变成了创伤性关节炎,走路都极为困难,必须进行手术治疗。但一听到要“手术开刀”、“切骨头、换关节”这种字眼,大爷自然产生了恐惧和抗拒心理,任凭吴文明和其他同事、患者家属怎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都迟迟不肯同意手术。

“病友的榜样力量是强大的。”看到帕提古丽的康复热情和愈后效果,大爷的忐忑和焦虑慢慢消失,信心大大增强,最终同意做手术。在吴文明团队精湛的技术支持下,二人术后都获得了不错的康复效果。


这件事给吴文明很大的启发,“要用我们的技术去带动口碑,服务好每一位患者。一个病例的成功,能够带动周边区域民众的就医热情。一传十十传百,大家对看病就医就没有那么担心了。”


在吴文明看来,培养就医意识是一项长期工程。要注重提升技术,也要反复在患者中告知强调。他将帕提古丽的就医经历在来看病的患者中不断宣传,提升他们的就医意识,也在和田市洛浦县、拉斯奎镇的多次下乡问诊中向当地村民着重强调、宣传健康科学的就医观。



“不仅要带来技术,还要让技术带不走”


在两年的援疆工作中,“把技术留下”也是吴文明始终坚持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二度返疆之前,吴文明曾作下许诺,“这次再来,我不仅要带来技术,还要让技术带不走!”


他在当地收了两名徒弟,培养出 “带不走“的生力军。在手术过程中作为主刀医生,现场进行实际教学,“每做一步我都会讲,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手把手地演示和规范他们每一步的操作流程。这样几台手术下来,他们基本都能有一个直观的理解和领悟。”因为两位医生此前已经有独立进行手术的能力和经验,如果示范的一台教学手术后有相似的手术,吴文明便会让他们独立操作,及时巩固学习成果。

在吴文明的带领下,科室的几名年轻医生很快得到成长,在把握精确的术前模板测量、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外旋肌群解剖起止点、初次髋关节高旋转中心放置要点、调整翻修骨水泥髋臼杯前倾角度等技术点上取得长足进步。

此外,吴文明还带领科室完善了术前检查流程,关节登记制度和随访制度,尤其是完善后的登记系统,能够获得患者较为完整的术后关节资料,从而分析手术中存在的风险点和影响因素,为此类手术的操作提供重要的依据和保障。



播下爱的种子


在2021年的援疆工作中,吴文明共诊疗病患约150人次,完成科室授课4次,教学查房15次,髋关节置换手术15例,膝关节置换手术3例,脊柱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脊柱爆裂骨折内固定、脊柱退行性变减压、椎间植骨、CAGE植入融合内固定手术50余例。


在这些手术中,挑战难度最大也是令吴文明最自豪的,是一例针对60多岁老年女性患者的右侧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可以说,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是骨科难度最大,复杂程度最高的手术之一。患者原先安装的髋关节假体因材质问题已经溶解进骨头里,造成中心性错位。吴文明及团队耗时4个小时将这台创伤大、出血多、风险点高的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术后也得到了最佳的康复效果。

“治病救人是每个医生的本职工作,我想通过我的言传身教给我儿子树立一个榜样。以后儿子在地图上找到和田的时候,能自豪地说,我的爸爸是这里的援疆医生。” 当被问及“援疆的价值所在”时,吴文明有些许感慨。

他的孩子去年刚上一年级,平常的日子吴文明下班时,孩子正要写作业,父子俩便只能周末隔着屏幕问候几句,“这两年陪伴孩子的时间确实少,有的时候他会把我叫成妈妈,然后才反应过来说错了。”

这次回来,吴文明的心里多了一份远方的牵挂,那是远在新疆的同事和患者。“我觉得援疆不只是在医疗专业上的对口支援,做传递健康的使者,还要作为友谊交流的使者,播下爱的种子。”吴文明说,虽然两年的援疆任务已经画上句点,但他会持续不断地关注并参与到接下来的援助帮扶工作中去,期盼这个西部的“美玉之都”焕发出更多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