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坛医院

健康科普

睡眠障碍的自我调适

字号: + - 14
发布时间:2022-03-21 点击量:

作者:吴淑云

一、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就医

1、睡眠监测者携带监测报告,到睡眠障碍门诊就医。

2、如睡眠监测报告提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尤其伴有打鼾或呼吸暂停者,建议至综合医院耳鼻喉科等排查上呼吸道畸形;

3、经无创呼吸机治疗者,建议复测睡眠监测评估治疗效果;

4、如有特殊要求,请遵从主管医生建议。

5、根据医生诊间预约日期及时到相应医院睡眠障碍门诊就医,医生根据患者主诉及客观情况做出评价,对诊疗方案及时做出调整。如果出现口干、乏力、便秘、视力模糊、宿醉等随时就诊。

6、根据医嘱按时按量用药。服药时避免使用茶水、酒精物质、可乐等饮品送服,以确保药物疗效及安全。谨遵医嘱坚持服药,切勿骤减、骤增或突然停药。睡前上床后服药,避免在活动时药物发挥作用,发生跌倒,避免从事高危作业。

二、运动疗法

1、运动对于调理睡眠、改善睡眠质量,是一种安全可行、积极有效的方法。

条件允许每周至少3次30-45分钟中等强度(最大心率的60%-70%)的有氧运动。从低强度的活动开始,逐渐增加时间和强度。选择喜欢的,身体能够承受的,易于坚持的运动项目,如快走、慢跑、骑行、有氧健身操、游泳、瑜伽、球类等。中老年朋友做一些安全性较高的运动,如健步走、八段锦、太极、拍打操等。

要想在晚上获得最佳睡眠,早晨锻炼是最佳的,尽量不要在晚上或者睡前进行高强度的运动。

2、音乐疗法

(1)喜欢的音乐风格,调至较小的音量和自动停播。

放松音乐的标准:简单、重复、可预测的旋律,每分钟60-80次的稳定节拍,丰富的低频,和谐的和声等。

(2)有引导语的放松音乐,或者在聆听的同时做放松、呼吸、冥想、想象等训练,可以在聆听音乐时想象让自己感到放松的场景,如:沙滩、大自然等。

(3)由压力或焦虑引起的睡眠障碍,平时多听喜欢的音乐,多参加喜欢的音乐活动,如:KTV,合唱团、器乐学习等,可释放情绪,转移对疾病的关注,保持稳定状态。

3、睡前坚持冥想练习-交替鼻孔呼吸。

(1)具体做法:在椅子上坐直,轻收下巴。闭上眼睛,专注眉心。用右手拇指和右手小指分别关闭不同的鼻孔。右拇指轻按右侧鼻翼,深深的从左鼻孔吸气,吸满后松开拇指,用右小指关闭左鼻孔,然后从右鼻孔平稳的呼出。呼吸要保持完整、连续和平静。

(2)保持深长平稳的呼吸3-31分钟。如果手臂酸痛,可随时换左手来控制。完成后躺下,完全放松,进入睡眠状态。

4、睡前读一些轻松的书籍,比如幽默大师一类的书,同样有助于缓解睡前焦虑。

5、看看《五分钟曼陀罗绘画减压》。曼陀罗图形主要以圆形或方形为主,可作为一种心灵治疗工具,面对曼陀罗图形的沉思,绘色,都有助于缓解压力,平衡身心。

三、食疗

1、多种维生素B摄入不足会导致失眠,尤其是维生素B6。因此,每日要摄入充足的B族维生素,应多吃杂粮和蔬菜水果。

2、长期缺乏钙和镁可能导致睡眠障碍。奶类制品富含钙,紫菜、谷类、豆类、绿色蔬菜富含镁,每日摄入充足的钙、镁以助睡眠。

3、晚餐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尽量清淡饮食,可减轻消化系统负担。

4、晚餐进餐时间不要太晚,吃的不要太饱。尤其是胃酸过多的人,夜里吃东西可能会造成胃酸返流,伤及食道,影响睡眠。

5、每日16点以后不要喝浓茶和咖啡。

6、不要依靠酒精促进睡眠。

7、睡前口渴可以少量饮水,润润喉咙,不要大量饮水,避免起夜干扰睡眠。

四、社会家庭生活中的调适

1、自我正确认识疾病:睡眠障碍是慢慢发生的,虽有反复,疗效良好,不要存在“身患重病”的疑虑。

2、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午睡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控制在三十分钟内。睡前不宜过饱或过少,避免吃零食,喝咖啡、饮浓茶,适当控制饮水。尽量避免在床上看电视、吃东西、玩游戏等,如果15分钟仍不能入睡,不要躺在床上翻来覆去。

2、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温水泡脚、饮热牛奶有助眠作用。

3、规律作息:每天早晨同一时间起床,培养规律睡眠。

4、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每天适当的运动,饭后和睡前以散步为宜,避免睡前1小时较剧烈运动。

5、如果出现心情差、做事无兴趣、甚至无望无助,或者莫名担心、恐惧请及时就诊。

6、随时寻求亲友支持:保持家庭关系和谐,和家属做到充分沟通交流,不要躲避家人的关爱,遵从家人的遵医治疗要求,和家人倾诉自己的感受,让家人了解、掌握自己的情绪、变化和心理诉求,接受亲友提供的帮助和支持,不要拒绝、敌视熟人的询问、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