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坛医院

健康科普

慢性胃病的调治

字号: + - 14
发布时间:2022-12-12 点击量:

胃黏膜从内到外分四层:黏膜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浆膜层。

  健康的胃受到幽门螺杆菌、饮食不当、烟酒,以及药物的刺激,就可能会出现慢性浅表性胃炎,在胃镜下看黏膜有红肿充血的现象,此时炎症只累及和食物密切接触的黏膜层和黏膜下层。

  随着炎症时间的推移和程度的加深,逐渐波及固有层,腺体逐渐萎缩,就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发展到肠上皮化生,部分人群还可以逆转

  如果炎症持续存在,胃黏膜处于反复受损再修复的状态,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的上皮细胞所代替,使得正常胃黏膜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就是肠上皮化生。

  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否伴有肠上皮化生,又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和不伴有肠化生的单纯性萎缩性胃炎两大类。

  单纯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不用太担心,听从医生指示治疗即可。但对中、重度肠化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定期内镜复查。早期控制高危因素,减少胃黏膜炎症,就可以帮助逆转肠化生的进程。如果放任肠化生进一步发展,就会进一步出现上皮内瘤变。

  什么是上皮内瘤变呢?

  上皮内瘤变,也叫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它是由于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胃黏膜,机体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上皮内肿瘤正在发生,它不是癌,是肿瘤形成的一个阶段,是从不典型增生到原位癌的一个过程。所以称它为“瘤变”而不是肿瘤。

  上皮内瘤变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种类型,低级别上皮瘤变要密切随访,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黏膜的恶性病变,还没有黏膜固有层的浸润,但是继续发展极有可能变为胃癌。

  胃息肉要不要切?

  大部分胃息肉都是良性的,可以先观察,不用治疗。一般来说,腺瘤性息肉癌变风险高,是良性肿瘤,通常会越长越大,癌变概率也增高。所以一旦发现腺瘤性息肉,一般需要切除治疗,如果任由其继续发展,很有可能就会发展成腺癌。

  反复发作的胃溃疡要重视。

  胃溃疡容易愈合,但是往往还会复发。经常复发的胃溃疡,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有恶变的风险。

  规律治疗慢性胃病。

  常用胃药分四大类:抑酸药、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促胃动力药。胃酸分泌过多服用抗酸药和抑酸药治疗。抗酸药是碱性的,能通过中和胃酸,达到减轻胃酸对胃粘膜的刺激作用,从而缓解疼痛。抑酸药直接作用于胃壁的相关细胞,抑制胃酸分泌,是目前治疗胃病的主要药物之一。

  胃病要治,更需要养。

  1、家庭采用分餐制

  不良卫生习惯导致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HP)是导致溃疡病、慢性胃炎等疾病的重要原因,混合用餐、口对口喂食婴儿会传播HP。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良饮食习惯。比如暴饮暴食、不按时吃饭会加重胃病。到点吃饭,食物就会中和胃酸,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伤害,一旦饿过头,胃里没有食物可消化,胃酸就会刺激胃黏膜。另外,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的消化,还能促使唾液分泌增多,保护胃黏膜。

  3、戒烟酒。

  酒烟会直接对胃粘膜造成炎症,会诱发和加重胃炎。

  4、保持平和的心情

  常年的精神紧张会刺激胃酸的分泌、损伤胃粘膜,还会使胃粘膜的血管收缩、缺血,造成胃部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