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坛医院

健康科普

艾滋病已经成为慢性病了?(中)
——艾滋病是慢性病、治疗就是预防

字号: + - 14
发布时间:2019-02-25 点击量:


作者:蒋荣猛

在这样的背景下,艾滋病就是慢性病,变得更加坚实。

虽然艾滋病和其他一些慢性传染病如肺结核病、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慢性丙肝病毒感染可以当作慢性病来进行临床管理,但因为隶属于慢性传染病范畴,和我们日常理解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无论从疾病特点还是从管理角度,都有所不同。因此,传统的“慢性病”概念并不足以涵盖艾滋病毒/艾滋病(HIV/AIDS)的复杂性。

从艾滋病是慢性病、治疗就是预防一经提出开始,就有不同的声音表示质疑。

艾滋病毕竟和传统慢性病不同,更多是人们的行为所致,而人们的行为可以通过知识普及、态度转变来改变,从传染病的防治策略上来说,治疗是不得已而为之,属于下策。何况,目前的抗病毒治疗并非完美,比如越晚开始治疗,年龄越大,抗病毒治疗效果和免疫重建越差;由于病毒储存库的持续存在,抗病毒治疗不能根除HIV,还不能做到真正“治愈”,需要长期服药;药物本身还有很多副作用,尽管新问世的药物药副作用轻微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但长期的不良反应需要时间来检验,还需要加强监测。此外,由于经治医生对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理解差异及患者对治疗依从性重要性的认知不同,导致许多患者因治疗不规范或服药依从性差而出现耐药,进而使得耐药病毒株传播,而耐药株的传播对艾滋病防治来说是灾难性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提供的医疗服务的同质性还存在很大差异,即便虽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和发病率,但在一些资源有限地区,有研究发现,抗病毒治疗并没有减少发病,加之由于近三分之二的传播发生在HIV感染早期(HIV早期感染6个月内,感染者多数没有需要就医的明显症状,但血液中病毒载量高,传染性强),而HIV急性感染早期发现困难,是艾滋病防治面临的一个难题。

既往研究发现,我国尚有近三成的感染者没有被发现,这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得到抗病毒治疗,仍然是HIV传播的来源。但如何让他们能主动检测和接受治疗?又如何让易感(高危)人群主动采取措施避免感染?是抗病毒治疗所不能解决的。

如果从临床管理角度将艾滋病当作慢性病,无可厚非,从管理传染源角度,把传染源通过治疗达到没有传染性的程度,便是预防,也无过错。只是过分强调“艾滋病就是慢性病”,会让普通人群产生一种误解或错觉,即艾滋病等同于传统的慢性病之后,便会放松对它的警惕——不就是慢性病嘛,得了没事,反正有药物可以治疗,那就得呗。